登廬山五老峰
作者:李白
廬山東南五老峰,青天削出金芙蓉。
九江秀色可攬結,吾將此地巢云松。
譯文
廬山的東南方有五座貌如老人的山峰,高峻陡峭就像五朵金色的蓮花之指清溟的蒼穹。
站在峰頂,九條大江浩蕩東流,秀色盡攬眼中,我要在此地隱居,醉臥云松。
詩歌賞析
此當作于安史之亂以后,李白和他妻子宗氏一起來廬山隱居的時期。
五老峰在廬山頂端東南部,奇石骨立,上插云霄。遠望,其狀猶如五位老人駢肩儷立,極為詭特。本詩起句“廬山東南五老峰”,以賦的手法直寫此峰的方位。廬山南部勝景如林,美不勝收。李白唯獨垂青于五老峰,并為之命筆,勝境奇絕已在不言之中了。詩人開篇入題,筆墨可謂異常洗練。
次句“青天削出金芙蓉”緊承起句,正面描寫峭拔秀麗,峻偉恢詭的五老峰。詩人從遠望中所產生的獨特感受出發,不去刻意雕繪具體景物; 而是從總體上把握它的形神。他以含苞待放的“芙蓉” 比喻五老峰。此峰遠望呈金黃色,所以詩中又選用“金”字修飾“芙蓉”。李白通過藝術夸張,使“青天”和“金芙蓉”產生聯系,不僅突現了奇峰直插天表的壯偉景象,而且色彩互相映襯,畫面異常鮮明。尤其“削”字的妙用,更見“謫仙辭”本色。說此峰有如神斧從天空之中斮削而成,這就極有力地烘托出它那既神奇又渾然天成的特征。此處,堪稱下筆有神。
“九江秀色可攬結”一句,轉寫廬山以外九江一帶的秀美風光。有人說此句是詩人登上峰頂憑高臨遠所見到的景色。其實詩中并沒有寫詩人攀登此峰。如果仔細體會下文“此地”二字,這個問題便會迎刃而解。我們認為詩人此時仍然立足于原地,只是視線轉向廬山之下而已。全句是說憑高遠眺,九江秀麗景色可以盡收眼底。“可攬結”,即為可以用手采集的意思,用以形容遠景真切,如在目前。詩人在這里以簡馭繁,揮灑之間便成一幅山水圖卷,不僅綴景宏闊,而且具有尺幅千里之勢。
末尾“吾將此地巢云松”一句,以情作結,抒寫望后的感想。作者表示自己非常喜愛這里的景物,有意在此隱居。“此地”并非指五老峰,而是就詩人立足的地方而言。唐肅宗至德元年(756),李白在廬山寫有《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廬山屏風疊》詩。詩中說: “吾非濟代人,且隱屏風疊”。宋人祝穆《方輿勝覽》也引《圖經》說: (李白) “卜筑五老峰下,有書堂舊址”。由此可知,五老峰下的“屏風疊” 即為詩人后來在廬山的隱居之地。在這里既可仰望五老峰,又可遠眺“九江秀色”。因此,我們覺得詩中的“此地”似乎就是屏風疊。由此還可以斷言,《望廬山五老峰》一詩,肯定是李白隱居廬山以前所寫下的作品。
評論列表 人參與